5月7日,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文軍課題組在《細胞通訊》上發表研究論文。研究發現,非甾類抗炎癥藥物萘普生具有抑制A型和B型流感病毒復制的特性,并闡明其通過抑制流感病毒核蛋白(NP)出核從而發揮抗流感病毒活性的新機制。
萘普生是一種非甾類抗炎癥藥物,已在臨床使用40多年。目前獲批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藥物有兩類,一類是M2抑制劑(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),已不推薦使用;另一類是NA抑制劑(奧司他韋、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),對A型和B型流感病毒都有抗病毒效果,但近年來也出現不少耐藥病例報告。
此次研究發現,萘普生能夠阻斷宿主的出核相關蛋白CRM1與病毒NP的結合,抑制CRM1介導的NP出核,從而發揮抗流感病毒的活性。同時,萘普生不僅能抑制A型流感病毒的復制,而且表現出比臨床上常用的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更強的抗B型流感病毒的活性。此外,該研究發現,A型流感病毒NP的Y148及B型流感病毒NP的F209位點是萘普生結合位點,序列分析顯示這兩個結合位點高度保守,暗示病毒對萘普生不易產生耐藥性。
研究人員認為,抑制流感病毒NP的核質穿梭是抗流感藥物設計的一種有效手段,核質穿梭關鍵靶點的篩選及相應藥物的研發具有重要意義。而萘普生這種“老藥”具備良好的安全性與可控性,這將極大地縮短其作為抗流感候選藥物進入臨床應用的時間。
共分為1頁 [1] 當前第1/1頁